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团学新闻
学术工作坊 | 中国政治为什么需要认识论反思?
来源:008vip云顶集团国关

《中国政治认识论》新书发布会

暨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秩序理论”工作坊第五期活动简报

 

长期以来,流行的中国政治观来源于冷战时期形成的带有西方中心主义取向的评价体系,人们普遍以一种“一刀切”的观念衡量历史文化传统与西方不同的中国。近年来,旧有的研究范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代中国引人瞩目的政治经济经验。

在此意义上,杨光斌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立足中国近代历史的演进和比较历史的视野,先破后立,尝试建构起中国民主理论的话语体系。

image.png

作者: 杨光斌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年8月

 

2019年3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政治认识论》新书发布会暨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秩序理论”研讨会。参会学者们就《中国政治认识论》一书的意义,以及现今我们如何准确认识中国政治及世界政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image.png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总编辑助理王茵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赵剑英社长致辞。赵剑英社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特别是要深刻解读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历史性变革中所隐藏的内在逻辑。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杨光斌教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立足中国当代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是对中国政治经济前景的体系性研究,体现了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尤其是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的责任与担当。

 

image.png

 

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政治认识论》的作者杨光斌教授首先做了新书介绍。杨光斌教授解释了书名含义。现今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很成功,但又普遍认为政治改革滞后。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人们心目中对于政治改革有一个不言自明的标准:美国式民主或多党民主。而只有最终实现多党制、代议制,中国政治改革好像才到位。杨光斌教授分析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即使如今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人们衡量中国成就的时候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标准去衡量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体系不单是一个经济体系,还是一个文化体系,经济再生产构筑了文化再生产,因而制造了很多概念和理论体系让人们思考和应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参照系。

 

image.png

 

杨光斌教授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称之为自发秩序,将中国秩序称为民本秩序,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国家如何建构的道路问题。这是本书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其次是政治制度的问题。道路一路走来,如何组织国家,在政治学上称作政治制度或政体理论,而流行的政体理论是民主与非民主的二分法。第三个回答的是国家如何治理的问题,也就是政治过程、决策过程。我们的整个政治过程就是协商共识性民主,归类于民本主义民主,是相对自由主义民主提出来的。

沿着这三个问题,杨光斌教授指出,本书的研究既是中国政治研究,也是比较政治研究。把中国政治作为一个大案例,一方面应在纵向上对中国明清至今进行体制研究。这样的体制处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长达500年的大历史研究。另一方面是横向研究,即将中国置于世界政治的视野之下和广大的1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治理的路径、发展和未来。

 

image.png

 

在杨光斌教授的新书发布介绍后,会议进入“秩序理论”的研讨会环节。本环节由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姚中秋教授主持。姚中秋教授指出我们可以从《中国政治认识论》一书的意义进行延伸探讨,也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提出认识论的问题,现在中国政治学认识论有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反思,应该从什么地方突破,以便于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中国的政治以及世界的政治。

 

image.png

 

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王续添教授也认为《中国政治认识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标志性学术成果。政治学恢复重建至今已有40年时间,与改革开放基本同步。这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学主要是对西方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引入。这个过程中也有学者结合中国历史和现实所做的自主性探索和努力。但是,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而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我们在借鉴吸收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如何开启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政治学。王续添教授提到,这个“自己”并不是说这一切我们都是自说自话的,而是通过对中国历史现实和对世界历史现实的研究所做出的结合。

 

image.png

 

第二位发言的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谢茂松博士,他认为杨光斌教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能够把中国的政治发展放置在中国历史大脉络和当今世界体系当中去认识和分析,这一点极具启发性。谢茂松博士指出,我们应重新回到“反对本本主义”的传统,重视对政治实践知识或者治术层面的学理阐发,以一种变通的思维把握政治中的道德和制度变迁等诸论题。最后谢茂松认为,目前已经到了思考如何编写中国政治学教材,以及如何建设中国政治学的时刻,中国自身的政治学应当能够回应中国现实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比如政治制度正当性问题和政治文化建构问题等。

 

image.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柴宝勇教授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回答了姚中秋教授一开始提出的中国政治为什么需要认识论反思。其必要性在于对中国政治认识论的反思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实践层面而言,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需要。就学理层面而言,这是建立本土政治学理论的需要。可行性是在于建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至今,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译著专著和论文成果丰硕,学术产品和研究团队不断进步,研究方法更加多元,视野也更加广阔。但是总体上,中国政治学研究还存在着内部话语不一致的问题。杨光斌教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论断:第一是要坚持理论的本土化或者区域化,第二是坚持政治知识的建构化。而这是我们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概的基础,也是我们既不输入西方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

 

image.png

 

接着柴宝勇教授的发言,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李石副教授也指出,西方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多党代议制政治结构已经显现出了很多弊端,所以中国没有必要沿着这一条已经有很多问题的道路走下去。这个道路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作为当代最大民主国家的美国,禁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关键在于,由于不同利益党派之间的掺杂,美国的民主竞争说到底就是资本和权力的游戏,符合民意的政见就很难得到实现,最终还是普通民众付出惨痛代价。

 

image.png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张舒博士着重讨论了杨光斌教授在书中提出的对于政体概念的反思,由此带来的研究启发是政体理论要复杂化,不能用简化的政体理论来概括中国的政治传统,而是要用复杂化的政体理论叙事来重新对中国政治传统进行创造性的阐释研究。

 

image.png

 

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的黄晨博士从政治科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何从这本书以及中国经验出发构建一个关于好政治的指标体系,同时也能将中国治理经验和其他国家的研究融合起来。杨光斌教授的《中国政治认识论》中潜藏着发展一个具有轴心时代意义的、能够适用于一批国家案例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尝试。

 

image.png


    研讨总结环节,本次“秩序理论”研讨会主持人、008vip云顶集团国际关系学院的姚中秋教授认为《中国政治认识论》一书表达了杨光斌教授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现状的关切和思考,不仅揭示了政治学界在方法论层面的普遍不自觉,而且对整个人文学科都具有深远的反思意义。姚中秋教授进一步指出,我们在认知当代中国政治现实时,应超越既有知识体系造成的蒙蔽,回到事实本身,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西方政治学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自己的政治学知识和理论。

最后,杨光斌教授对学者发言进行了回应。杨教授对在座年轻学者表达了自己的勉励和期待。人民大学乃至中国政治学界都应当培育起紧密的、有中心的学术共同体,推动历史政治学的发展。这些工作对于建立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政治学者,应当立足于中国大地上的历史文化,扎根到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去,产出能够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思想资源和学术成果。


分享到:

上一篇:学术工作坊 | “政治科学前沿与方法”工作坊第二期活动顺利举行 下一篇:双周论坛 | 赵全胜教授主讲“国际关系中的敌友转换”